close

Pentax k100d/DA 16-45,F4,拍攝日期:2011年10月23日,天氣:晴
台灣的中海拔山區常年籠罩在潮濕的霧氣之中,這樣子的霧讓樹影忽隱忽現,更顯得其朦朧的美感,但當年被派駐在台灣山區駐在所的日本巡查們卻完全無法欣賞這種景致,更確實的說,他們是痛恨這樣霧濛濛的日子,整天濕答答的,一點也不像他們的故鄉,那裡氣候乾爽。另一個更痛恨的理由是神出鬼沒的未歸順蕃利用這樣的濃霧做為掩護,而造成無數的日本巡查被狙擊及馘首,因此遇到這樣濃霧的天氣常令巡查們打了個寒顫,這樣的鬼天氣該不會又有事了?觀霧原名為「茂義利」,泰雅族族語的意思是「更高的山」,日本語意則為「阿,已經起霧了」,早期在此駐紮對抗泰雅族霞喀羅群的日本人來說,他們怕聽到的話應該就是「茂義利」了...阿,已經起霧了...
最近電影賽德克巴萊讓日據時期原住民可歌可泣的抗日歷史再次被重視,其電影中的賽德克族的霧社事件因為發生在日據後期(1930年),其研究書籍及紀錄片較多也較為人知,其他幾次更慘烈的抗日故事如1914年太魯閣族發動的「太魯閣戰爭」,乃至於1915年布農族人的「大分事件」也都是一段段曲折漫長的抗日史,跟太魯閣族及賽德克族同屬於泰雅族的泰雅族霞喀羅群是日本人眼中難以對受的北部未歸順蕃,當年日本人的理蕃政策就是:「開一條理蕃道路,像是一把刀一樣深深的切入他們盤據的心臟地區」,受壓迫的霞喀羅群便一直往山上逃,但理蕃道路就真的像刀一樣,一次次的逼進心臟,到了1917年(大正6年)日軍已抵達觀霧(茂義利),茂義利在當時也重要的駐在所之一,如今已變成了熱門的登山健行景點,茂義利駐在所已經變成了觀霧派出所,霞喀羅古道、北坑溪古道已經不再是那把深入心臟地區的刀,時空背景都變了,唯一不變的是...阿,已經起霧了...
好啦,我發瘋似的寫了太多文字在楔子裡了,寫了太多廢話,其實我只是解釋觀霧的歷史與地名的由來啦,因為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是「霧」,看見聖稜線的感動系列最終回,當然就是要介紹霧的美,讓我們一起走進那片霧中吧,阿,已經起霧了。

離開6k的涼亭後我原路折返,要走回巨木群,於步道旁發現玉山箭竹,箭竹長在樹林裡還蠻特別的,一般不是都長在高山上嗎?怎麼會出現在中海拔的山區呢?

我11:29才從6k處走下來,結果11:53就回到巨木區的四號巨木了,這樣的例子好像不能印證上山容易下山難的道理XD,由於我上山時到巨木群的O型路線時是採左路而行,避開了一號到四號木,所以回程時當然是走沒有走過的這段路呀,這段路也是段挑戰呀,好險我是下山XD。

三號巨木。

12:07。來到二號木路牌,巨木群的一、三、四、五號木都在步道旁,唯有二號木必須要從步道適的叉路走下去,由於來回又是一段的時間,所以很多遊客就會直接略過這棵巨木。

因為大部分的人從入口處走到巨木群就累了,再加上看到往二號木的路況又是個下坡(那原路折返就是個上坡


12:13。抵達二號木,二號木約2000歲,那是西漢時代的事了,沒有生命的建築可以屹立不搖2000年就算了,我實在很難想像樹木可以活那麼久@@。

由於二號木來的遊客很少,再加上這裡有一個平台,因此我在此休息吃午餐,拿著山下帶上來多力多滋,因為氣壓的關係它已經變大一倍了XD,好像充了氣的河豚,可見由新竹市來到觀霧海拔落差有如此的大,拿出我不準確的手機GPS,現在這裡的高度約2100公尺。由於這裡沒有人,我一個人躺在椅子上睡午睡,好舒服呀,一個人幸福的享受著森林帶來的芬多精,人生就該如此快活


12:41。一號巨木,這棵應該是裡面最大的一棵了,也是有超過2000年的歷史,也見證過霞喀羅群與日人的戰爭,也躲過日本財團的鋸子,才有機會活到現在,為什麼當年這幾棵巨木可以躲過鋸子呢?說來又是一段可憐的故事,總結來說就是這些巨木很慶悻的長得不夠好看(原來長得不好看也是有好處的,誤),所以才免於一死,現在它們要擔心的是要問何躲過雷擊,人們在他們身上裝了避雷針,也因此樹幹上多了礙子與電線。

離開時回頭再拍一張,一隻紅貴賓竟出現在照片裡,好可愛呀,現在時間,12:50,算一算等一下會幾點走出去。

我很喜歡這張照片的構圖,右下角的畫面給步道給佔據了,而步道是沿石壁而開的,與警備道路有幾分相似,這畫面如果再加上一個穿泰雅族傳統服裝的人走在步道上應該很適合來拍賽德克巴萊XD,遠一點點的山頭起霧了,等一下我將走進霧裡。

來的時候因為一直在趕路,所以步道拍得不多,回程時多補拍一些步道的景觀供參考,陰天的色彩是如此的飽和,pentax的綠色演譯真是棒!

步道地面由盤根錯節的樹根所組,很特別吧。

經過風口時那雲霧由風帶上來的速度之快,瞬間人就置於雲霧之中了,這正是觀霧的特色呀,也是地名的由來。

平常我最喜歡藍天白雲的日子登山,但今天卻愛上了這種雲霧遼繞的感覺,可能這是觀霧的特色吧,今天我覺得雲霧反而是另一種美。

彷彿仙境的步道。


原本只是單純的想拍一張照片,結果遠方剛好有對情侶走過來,也因此他們就變成主角了XD,我還蠻喜歡這張的意境的,可惜有點手振。

柳杉林被霧給包圍又是另一種畫面。

13:38。回到V型吊橋處,如果是想要走吊橋的人就必須取右沿階梯而上,如果是想繞從吊橋下面經過的則是取左直行。

早上熱門的吊橋,如今一個遊客都沒有,再加上霧,畫面彷彿有種孤單的感覺。

由於早上已經走過吊橋了,所以後來只繞上去拍照就下來,還是走下面的路通過比較輕鬆些。

回到前一篇文章中提到樹形很美的一棵樹,此時起霧了,與藍天白雲下的感覺截然不同,不知道你喜歡那種畫面呢?

一群人穿著鮮艷,點綴了面畫。

13:58。來到迷霧黑森林,這片位於步道入口處的森林在雲霧之下有種神秘感,這也是日本人害怕的原因吧,若隱若現的黑影到底是樹幹的影子,或者是不動也不動已經埋伏一整天的蕃人(以上稱謂是以當時日人的角度來稱呼,若有不敬請見諒),阿,已經起霧了,日人又要開始胡思亂想了。

回頭拍步道往巨木群方向的畫面(迷霧黑森林在右手邊),這進這步道彷彿就是如同走進仙境一般,好美呀。


14:00,回程花了70分鐘回到步道口。

正在等待同團下山的登山客坐滿了整個登山口,看來大家都累了。

就在檜山巨步群步道登山口的對面有條山經,這是一條通往觀霧山莊的路(蜜月小徑,蜜月時來走的?


補拍一張樂山林道的照片,路面跟常見的產業道路一樣是以剛性路面為主,路況還算不錯,寬度也還適中。

回到遊客中心才發現等一下要回去的路也已經被雲霧給包圍了,伸手不見五指的等一下騎車可要多注意才好。

現在的觀霧派出所,就是日治時代的茂義利駐在所,原址改建。

派出所旁就是觀霧遊客中心,這裡有好多九人座小客車喔,看來都是帶團上來的,來觀霧最大的車只能通行20人小巴,所以小巴跟這種九人座的客車是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霧中的遊客中心跟早上來時所看到的感覺完全不同了。而遊客中心裡面我有逛了一下,就是跟一般的國家公園一樣,以介紹園區為主,而靠近聖稜線那一面的建築是採用兩層樓高的落地窗,因此在遊客中心內就可以看到遠方的聖稜線了。

早上視野超好的地方現在全被雲霧給遮蔽住了,根本看不到聖稜線,所以建議大家如果想看聖稜線還是早來上會比較有機會看到,下午容易起霧。

離開遊客中心後我又往大鹿來道更深山的地方前進,想去看看大霸尖山的登山口及觀霧遊客中心。而站在觀霧山莊前看到的這座是榛山嗎?榛山步道也是觀霧地區蠻有名的一條登山步道。

於觀霧山莊前遠眺聖稜!

觀霧山莊現在提供合菜服務,這裡是園區內唯一買得到吃的的地方,登山團還蠻多人會來這裡吃合菜的,這裡目前並不提供住宿。

再住裡面走一點就來到大鹿林道西線的入口處,如果要去榛山步道的了是要從這裡過去。大鹿林道西線不知道終點可以去到那裡?

觀霧山莊一景。

山上的天氣變化真是快,一下子除天,一下子又出太陽了。

探訪了大鹿林道西段的入口,接下來當然也要去看一下東段的入口,這入口也是登大霸尖山的登山隊必須要走的路,由此而去還有20公里才可以到登山口,我到現在還是沒有弄得很清楚,新竹市關東橋這裡有一個往大霸尖山的路標,寫著到大霸還有116公里,這路牌也太早就在指引方向了吧XD。

啊,又起霧了,剛剛在觀霧山莊前還出現藍天白雲的,結果一轉眼間就又起霧了,雲霧遼繞的畫面好美呀。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XD,剛好看到一面路旁的反光鏡就自拍起來了


剛剛的霧又消去大半了,太陽出來了,但森林中的霧還沒有完全散去,在陽光照射下就出現耶穌光了,這畫面是剎那間的,再我準備要按第二次快門時這畫面已經拍不到了。

大鹿林道是林務局為了加快山林開發下的所闢建的道路,退輔會的榮民也因此加入了闢建的行列,期間也造成不少的傷亡,因此立碑紀念。

來到國家公園好像都一定要拍一下這個招牌喔,而好像全台灣的招牌都一樣喔,只是國家公園的名字不同。


前面塞車了,拍下了這種看不到路況的畫面。
後記:
很有收獲的觀霧行就在此畫上句點,這裡果然是一處值得一遊的好地方,也難怪他會成為熱門的景點,我應該會選擇不同季節再來造訪吧,我想看楓紅的樂山林道,想看被白雪覆蓋的聖稜線,想慢步於這裡的任何一個角落。也建議大家,來這裡玩多規劃點時間,慢遊你將更可以認識這裡的美。
這篇就不寫食衣住行了,需要了解相關資訊的朋友可以參考前兩篇文章。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