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按照原本Day2的行程安排,本來今天的行程都是在羅馬市區的觀光,幾個景點就如先前介紹的文章一樣,該玩的點都有玩到了,而最後的行程應該是安排去「真理之口」的(就是電影「羅馬假期」中的河神測謊儀,也是漫畫烏龍派出所裡兩津跟所長去羅馬觀光時,所長被兩津放的捕鼠夾夾到手的地方XD),不過當地導遊臨時接到消息指出原本最後一天才要去的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當天會有彌撒活動,因此聖彼得大教堂並不開放遊客進入,所以今天特別先把聖彼得大教堂的行程提前到Day2來,原本真理之口的行程就改拉到Day12再去了。聖彼得大教堂也是電影「天使與魔鬼」中多次出現的場景,廣場上貝尼尼設計的作品、大殿的青銅祭台等都是劇中的場景,當然聖彼得大教堂並非電影而成名,而是因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再加上梵諦岡天主教在全世界所影響的人口超過十億人,教堂是信仰的中心,而教堂內處處可見米開朗基羅、拉斐爾、貝尼尼等人的作品,使得教堂除了本身的教宗性,更增添了藝術可看性,讓它成為了梵諦岡必遊的景點,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教堂吧。



羅馬地區有多座著名的噴泉,其中位在巴貝里尼廣場(Piazza Barberini)的海神噴泉(Fontana del Tritone)也是遊客經常造訪的景點,這是巴洛克大師貝尼尼的作品,噴泉雕刻著從貝殼中現身的海神嘴裡吹著海螺,廣場旁另有一個蜜蜂噴泉,也是在同樣歷史背景下的產物,。不過由於從程安排的關係,我們並沒有在此廣場做停留,因此這張照片是路過此地時從遊覽車上拍的。


羅馬地區的行道樹很奇怪都是種橘子樹,有人問領隊說這橘子可以摘下來吃嗎?領隊說:「可以,但沒有人會這麼做,因為很難吃」。為什麼會拍到行道樹呢,因為這附近是我們吃午餐的地方,今天中午吃的是中餐(整個行程中只有三次吃中餐的機會),由於中式的餐點沒有什麼特色,所以我就沒有特別記錄了,應該是說才Day2而已,還不懷念台灣的食物,所以看到中國菜並沒有很興奮,到最後幾天看到中國菜就超親切的


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是Day2最後一個景點了,雖然時間是充裕的,但導遊建議我們先排隊安檢進教堂,之後再回來廣場拍照,因為此時排隊隊伍並沒有很長,所以要趕快去排,要不然有時候遊客多時,可是要繞廣場好多圈的,今天人潮算是非常少的。在排隊時拍的照片,雖然說知道等一下出來還可以再回來拍,但那時太陽應該已經要下山了(冬天的義大利白天特別短),等下出來應該沒有辦法拍到好光線的畫面,因此我一直脫隊跑去拍照XD。




大家都在排隊等著安檢進教堂,在義大利有很多景點都是需要安檢的,聖彼得大教堂的安檢就跟一般搭飛機一樣,包包要通過X光機,人則是要通過金屬檢測的門,今天的排隊人潮還算少,所以速度還蠻快的,一下子就輪到我們了。(安檢處在前方人龍的盡頭處)


終於要輪到我們安檢了,等一下相機也要收起來放到側背包裡了。


冬天的太陽天黑比較快,下午三點已經快日落了,所以陽光並不會很強烈及刺眼,因此於逆光的情況下拍攝了這張聖彼得大教堂與廣場的畫面,有種特別的意境。


每支石柱的上方都有不同雕刻造型的雕像,電影「天使與魔鬼」中蘭登教授一開始還以為這些雕像與事件的主軸有關,後來才發現廣場上的石版雕刻才是他要尋找的目標。


已經通過安檢來到管制區了,梵諦岡用柵欄來區分管制區,這張是柵欄內向外拍攝廣場的畫面。


過了安檢後沿著廣場的右側向前行,等一下準備要進到大殿了,教堂前有一大片階梯廣場是不開放的,所以人潮只會集中在兩側。


來到正門的走廊抬頭向上望,光是走廊的裝飾就是如此的精緻,等一下大殿內一定更有看頭。


聖門(Porta Santa),此門位於教堂的最右側,為一用磚牆堵起來的門,也就是說它平常是沒有辦法通過的,它象徵的是人們要通過耶穌才能獲得救恩,只有在特利的節日教宗才會用特別的儀式將門開啟,現今看到的聖門是從1942年啟用至今,為康索爾蒂的銅雕作品,聖門上共有18格銅雕,分別代表不同的故事。


果然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教堂內的建築好壯觀呀,在壯觀的建築下人變得好渺小。


一進門抬頭一看,圓頂彷彿有如神蹟發生,那藍色的裝飾彩繪有點像是空中的雲彩中放出的光線,有種神祕的感覺。


這是聖門的背面,由這一個方向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聖門真的是被封堵住的,平常並無法開啟。


大殿內布滿了文藝復興風格的鑲嵌和雕塑裝飾,其中有很多是大師貝尼尼的作品。


大殿的中心–青銅祭台是整個大殿的焦點所在,這張超廣角的照片可以展現出大殿內最壯觀的建築,整個大殿內共有44座祭台,其中大殿中心這座貝尼尼設計的青銅祭台大華蓋最為壯觀,此大華蓋是世界最大的青銅雕塑,共費時九年的時間才完成(1624-1633),四根銅柱重達370公噸,長度高達20公尺,貝尼尼在建造此作品時才25歲。




青銅祭台正上方的大圓穹頂。此大圓穹頂為米開朗基羅所設計的,穹頂具有雙層穹蓋結構,用以減輕其視覺上的沉重感,圓穹頂內部以金藍兩色調裝飾而成。米開朗基羅接手裝修大教堂時已經72歲了,雖然完工前他就已經過世了,作品是由馮塔納、波塔(大圓穹頂)及馬德諾(教堂立面)接手完成,但後人還是認為這是屬於米開朗基羅的作品。


祭台與前方環形的樓梯,如果有看天使與魔鬼的朋友就會發現這個場景多次出現,電影中描述前教宗的的聖體放就在教堂的下方,在現實中教堂下方是個殉道者紀念間,不過電影情節是虛構的,當然梵諦岡也不可能出借此處供電影拍攝,所以電影是在其他地方搭景拍的。


貝尼尼設計的青銅大華蓋與開朗基羅的大圓穹頂。兩位都是著名的藝術大師,聖彼得大教堂是基督宗教的精神中心,也因為它是羅馬皇帝正式承認基督宗教的象徵,因此特別受到重視,因此教堂內集合了眾多建築天才的風格於一體,除了宗教的神聖性外,它的藝術價值也相當具有看頭。


最前方的雕像也是出自貝尼尼之手,稱為伯多䘵寶座群雕,位置是在中殿的拱壁上。




馬賽克鑲嵌畫也是聖彼得大教堂的一大特色,文章寫到這裡應該會有網友覺得很奇怪,因為很多地方的博物館或教堂是禁止拍照及使用閃光燈的,那為什麼聖彼得大教堂卻允許拍照呢,那是因為這裡的壁畫採用的是馬賽克的鑲嵌畫,也就是說畫是用類似小磁磚的色塊拼上去的,如果你靠很近來看的話就可以發現那些小色塊,由於這些色塊是取其本身的顏色,並不是事後染色的,所以色彩不會因此氣候或者像是人為(如攝影的閃光)所損壞,因此這裡是允許拍照的。(其它不允許拍照的地方有很多是採用濕壁畫的方式彩繪的,色彩(染料)會因氣候或燈光而影響,因此禁止拍照,Day12會介紹到西斯汀小堂屋頂的「創世紀」名作,這幅名畫就是米開朗基羅的濕壁畫,是禁止拍照的)。
 



整座教堂的歷史可以追朔到西元二世紀的後半葉,到了君士坦丁皇帝時向教宗西爾維斯特一世(Sylvester I 31-335)建議,以聖彼得之墓為軸心建築一座大殿,才開始了整座教堂的歷史。


從君士坦丁皇帝起建的舊聖彼得教堂,經歷了1000多年後於1503年重建,到1626年才全部完成,即現在看到的樣子。


在結束大殿的參觀行程後,我們再次回到教堂前的廣場,此時已經快日落了,天空的雲彩也沒有剛來時那麼漂亮。




聖彼得廣場的建築是建於羅馬17世紀最輝煌的巴洛克時代,那時的建築都被要求必須彰顯天父的偉大和敬畏宗教的無上神聖,巴洛克大師貝尼尼確實辦到了教皇的要求,美麗而經過仔細計算安排的多利克式柱廊,從聖彼得大教堂左右兩翼延伸而出,貝尼尼將它稱為「母親的雙臂」,導引著全世界的信徒進入這宏偉的廣場,通往神聖的聖彼得大教堂。(大家注意看此時柱廊下方可以看到多排柱子)


廣場的中央由一根高37公尺的埃及方尖碑和兩座噴泉構成視覺的中心點。


前一張照片有提到方尖碑與噴泉構成了視覺上的中心點,從這張照片我們可以得到印證,當我們站在方尖碑與噴泉相連的一直線上時(地上有標示點),貝尼尼設計的「母親雙臂」柱廊,其視覺上的重疊會讓人以為柱子只有一排,但如果從斜一個角度看,柱子共有三排,這就是貝尼尼精心的設計。(可對照上兩張照片)


梵諦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但影響力卻可以影響超過10億人口,是全球天主教徒的聖地。


「天使與魔鬼」電影中,蘭登教授為了找尋貝尼尼設計的雕像所留下的線索來到了聖彼得廣場,因為廣場柱廊是貝尼功的作品,但一開始蘭登教授以為柱廊上的雕像是線索的來源,後來才知道猜錯了,線索來自於廣場地上的「西風」浮雕。


柱廊的設計真的太完美了,除了是件與宗教有關的作品外,更是一件令人讚嘆的建築作品,這裡的夜景也超美的,等到遊記寫到Day11時,再來分享聖彼得廣場的夜景。


聖彼得廣場的方尖碑是中世紀時由羅馬皇帝Gaius Caligula從埃及古都Heliopolis帶回羅馬的,原本是放在尼祿皇帝的競技場中,當作馬車競賽時的折返點(這座競技場就是現在的聖彼得大教堂的所在地)。這座方尖碑也是羅馬地區中唯一一個在中世紀未曾倒下的方尖碑,在廣場的改建過程中曾將方尖碑移到聖彼得大教堂旁,1586年時,建築師馮塔納整建廣場時,才把它移回中心位置。


廣場上的其中一座噴泉也是馮塔納所設計的,因為貝尼尼「母親的雙臂」柱廊為了要對稱(當時只有一座馬德諾設計的噴泉,在方尖碑的左側),所以才增建馮塔納設計的噴泉。


結束行程後路過瑞士衛隊的車道大門,隨手拍一張,瑞士衛隊也是梵諦岡的警察及軍人,主要是保護教宗的安全。

後記:這趟的行程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登上聖彼得大教堂的屋頂來俯看聖彼得廣場,不過這也變成了我重遊羅馬的動力,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安排羅馬的旅行,我猜應該會是自助吧,加油,一定會有機會的

Day2的行程要在梵諦岡畫上句點了,雖然現在天色還算亮,但由於我們今天晚上要住在阿西西近郊的山城旅館,從這裡拉車過去還有一段車程要開,因此其他還沒有逛到的羅馬景點就要等到Day11的晚上及Day12才會有機會再逛到了,別忘了在許願池許下的第一個願望就是從回羅馬,因此當然也要來應景一下呀,行程的最後一天再回到羅馬。下篇要介紹的文章是:斯佩洛山城米其林一星料理,這是將會是我們在義大利吃到的第一餐正統義大利美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ao的台灣踏查記 的頭像
    amao的台灣踏查記

    amao的台灣踏查記

    amao的台灣踏查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