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entax k100d/DA 16-45mm, F4,拍攝日期:2011年10日15日,天氣:陰雨
老實說,再還沒有計畫來高雄玩時,我對高雄是非常陌生的,地理位置不熟、景點不熟、食衣住行都不熟,唯一比較有印象的是在攝影網站中看到有人拍85大樓的照片(遠景),而近景是一艘艘進出高雄港的大船,這照片一直烙印在我心裡也成了口袋名單之一了(笑),這次來高雄當然要安排來這裡呀!可是!這裡是那裡呀?我一開始還弄不清楚方向,以為是在西子灣的打狗領事館拍的,查了好久才知道原來這個拍攝點叫做:旗後燈塔。既然都登上旗津的最高峰了,所以也就順遊了旗後砲台,也讓我多了解了清代南台灣的歷史。
旗後燈塔很好找,站在旗津老街就會看到一個山頭了,走上山頭就是了,哈,沒錯,要走上山頭!!所以如果沒有交通工具的話要走一小段路。在此提醒一下,車子只能到步道入口,所以如果你想租車子來這裡還是必須將車放在山下,但可以節省一小段從碼頭過來的路程啦。
個人覺得走路才能認識這裡,才能了解旗津(明明就是沒有規劃租單車的行程),也因這樣我們發現了蠻多可以拍照的地方,其中最引起我們興趣的就是小巷弄間的貓咪,感覺自己好像來到猴硐XD。
這小巷子裡有5、6隻不怕生的小貓超可愛的啦!讓我們在此處花了不少時間來拍他們。(這張是Fuji F200EXR拍的)
走進小巷沒多久就會看到此路標,往右是燈塔、往左是砲台,其實可以繞一個O型路線啦,現在登山最流行的就是O型路線,如此一來就可以回到原點,不用擔心交通問題,哈,剛剛說的是題外話XD,回到重點,我們這次原本只是打算去燈塔,所以是走右邊的路,後來才去砲台從左手邊回來,建議如果你已經計畫兩個景點都玩的話,從砲台這方向上山會比較好,原因有二,一來這樣才能看到古砲台的大門(正面),二來左邊步道坡度較緩和,比較好走。對了,剛剛提到交通的問題,車子只能行駛到此,路標旁就是停車場,我想看到那警告的標語大家也知道這裡是停車場了。
剛才提到,我們取右道而行直上燈塔,這段路非常的坡,走起來真是累人,不過風景、視野比較好一點,在這裡已經可以看到高雄港與85大樓了。
把鏡頭拉近,對,我就是要找這個角度的拍攝點,看來就是燈塔了,等一下上到燈塔那區視野應該會更好些。
難得到遇到可以入內參觀的燈塔,之前造訪過幾個燈塔都只能在白牆外觀望,根本進不去,看來高雄燈塔好親近多了。
我很喜歡一進來後這個角度的構圖,當然我們在此拍了不少合照,而離開前也看到也有人在此拍婚紗。
燈塔園區裡的視野會不會太好了呀,可以看到高雄市區的85大樓及整個旗津市區,我發現旗津的房子好像很喜歡漆成黃色喔,由高處往下看還醒目的。
這是這個景!就是這個景啦!我來燈塔就是為了找這個角度的攝拍點,可惜!可惜!港都的天氣平常都很好,比北部更容易看到藍天白雲,為什麼我們運氣就是差了些,這週出遊遇到東北季風與颱風的共拌效應,使得高雄的雨停停下下,如果是藍天白雲下整個畫面應該會美上一萬倍,再者,我的鏡頭望遠端也不夠,沒有辦法突顯出大船與85大樓。
隔著玻璃拍燈塔內部的樓梯,這樓梯超精緻的啦,是用金屬打造的,我想應該蠻有歷史了。
繞到燈塔後方,這個角度則可以看到西子灣及中山大學,我等一下要去的英國領事館了可以看到喔(山頭上的紅色建築)。
把鏡頭拉近可以看到旗津碼頭前的馬路,再加上遠方的85大樓,我還蠻喜歡這張照片的。
挖砂石的船,這應該是高雄港例行的書疏濬作業吧,為的是方便大船的進出。
燈塔與對面的領事館剛好就進在進出旗津的咽喉位置,剛好可以控制船隻的進出,可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由西子灣看過來更可以覺得燈塔及砲台的重要性,之後的文章再做說明)。
從背面看燈塔反而是一個比較好的角度,同樣的如果是要跟燈塔合照,這個角度會是不錯的選擇。
人坐在白色椅上再以燈塔當背景拍照,感覺應該很不錯。
當初我們還以為燈塔與砲台是分開的,但想想同樣是位在山頂實在是沒理由沒相通,因此我們還特地問了當地人(如果相通我們順遊砲台,如果不相通就打道回府,因為登山的步道走起來實在累人),我們得到的答案是有路可以過去!就是燈塔前如果不走階梯上燈塔,再往斜坡上走就可以到了,因此我們沿路前往,路上也看到了一個地圖,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兩處的地理位置。
於燈塔砲台間的步道可以發現一些較早期的建築,不知是否與砲台同樣有其歷史背景,此步道雖短但可見其綠意盎然,步道旁也有深達數樓之前的斷崖,可以說是驚奇連連。
燈塔與砲台間距離很短,不下幾分鐘我們便抵達砲台,此砲台建築雄偉,佔地廣闊。(當初我還以為只是一座小小的砲台遺址,沒想到規模如此之大,看樣子早期有不少駐軍於此。)(此角度是站於前台門頂拍攝)
前台門以兩座拱門為造型,跨越的是聯絡前後操場的通道。
威震天南門建於1875年(清光緒元年),1874年(同治13年)發生牡丹社事件,曝露出日本侵台的野心,翌年(1875年)清延於旗後山興建砲台,與對岸「雄鎮北門」砲台(現今的哨船頭),共同扼守打狗港,1895年(清光緒21年)馬關條約割台,旗後砲台遭日艦砲擊,門楣遭擊毀,今修復後的旗後砲台仍保有中式的正門入口,中國吉利的雙喜字還刻印在門上兩旁。( 附帶一提,除上述兩座砲台外,另有第三座砲台扼守打狗港,設於大坪頂,現今已埋入土堆之中)
旗後砲台門額於乙未之役(1895年)遭日艦砲擊毀損,門額之「XX天南」四字,僅能從老照片中辨識「天南」二字,因此高雄市政府於1911年進行修復時,「天南」二字參考老照片摹寫放大施作,「威震」二字以虛字呈現。有關門額所缺二字有二說:一為依據1915年劉範徵、謝鳴珂來此旅遊,並於「台灣旅行記」一書,提到其門額為「砥柱天南」;二為1927年陳錫如在「留鴻軒詩文集」之「旗山記」中,提到「營門匾書,威振天南。所以呢!正確的門名已經不可考了!
威震天南門非常的氣派,站在大門旁會覺得人變得好渺小,此門外面已沒有通道可以通行。
前操場,應該算是部隊集合的地方吧,三分鐘後連集合場集合,哈,我毛病又犯了...。
連接前後操場的通道,兩旁以磚造成而,非常適合人像的拍攝喔。
為清延派船政大臣沈葆楨來台辦理海防事務,乃先後派淮軍統領唐定奎、副將王褔祿主持,正聘英籍哈務德四品總教習督造,於1875後山上興建一座中西合壁的砲台,於次年完工。1895年10月15日清晨6點55分,日艦「吉野」號率「秋津州」等艦,於旗後外海砲擊,撃毀「旗後砲台」門額。砲擊之前,指揮官劉成良已於清晨四點,隻身前往安平。砲台因無人指揮,僅發射五發砲彈,至下午二點三十分,日軍開始登陸,迅即佔領無人防守之「旗後砲台」,日治未期,大砲被拆走、熔毀。
於砲台上看旗津。
砲台入口處。
文章前面提到的,如果要上旗後山走砲台這方向的步道坡度比較平緩,步道也比較大條好走。
跋:
旗後山上燈塔及砲台極具歷史意義,如果想要多了解清朝及日本時代的歷史有機會可以安排到此一遊,行程的安排上以三到四小時為佳,如果兩處皆遊的話建議左上右下的模式來一遊旗後山會較不那麼辛苦。
食:
老街上可以用餐,來旗津好像很多人都會來吃海產,因此這裡的海產店超多家的,另外要推薦的是「不一樣肉羹」,超好吃的。
衣:
無建議。
住:
高雄的日租套房很有名,CP值很高可以考慮看看,如果要更省錢了可以考慮一般的商務飯店。
行:
來旗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騎車或開車走過港隧,另一種就是坐渡輪,一來因為過港隧道在旗津的南端,離燈塔、砲台很遠很遠,二來大部分來旗津的遊客都會想坐渡輪吧,所以我在此只介紹坐渡輪的方式,來旗津的渡輪有兩種,一種是在西子灣的鼓山碼頭搭船(人15元),一種是在真愛碼頭搭船(20元),兩種船也都可以載機車(另外收費),下旗津碼頭後沿老街前行,再依路標右轉即可。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