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uji F200EXR,拍攝日期:2011年5月10日,天氣:晴
獅頭山與南部佛光山齊名,為台灣兩大佛門聖地,也曾選為台灣十二勝景之一,聽說更是4、5年級生小時候遠足、出遊必遊的景點之一,雖然新竹獅山古道這個名字在我10年前來新竹時就聽過了,期間在去苗栗南庄的路上也經過多次,但實際上確沒有深入的造訪過(僅在獅頭與獅尾端各走過一小段步道),這次利用難得的非假日時間一個人造訪此地,剛好又遇到桐花盛開,此時是獅頭山最美的時候,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民國初年獅頭山廟宇成立之初的景背吧。

由台3線轉入竹41,在往獅山遊客中心的路上就可以看到旁邊山上的桐花正盛開著。

騎車騎到一半突然發現這段竹41的彎道與遠山的桐花搭配還蠻美的,我還特地折返此地拍下此畫面。

文章一開頭有提到我沒有走過獅頭山步道,但遊客中心我印象中來超過3次了,不過我都沒有進去過,哈,這次算是我第一次進去吧,因為我想要問服務人員從獅尾走到獅頭要花多少時間,我得到的答案是這段路單程約3.5公里,行程約1.5個小時。(註:我自己走過一遍後我建議大家把單程的時間可以再算寬鬆一點,抓個2小時會比較剛好,所以如果是原路折返就必須要花4個小時!),我還隨手帶了張地圖就上路了。

9:10。今天的行程將從遊客中心旁的獅尾登山口開始,我計畫以此地為起點走至獅頭華善寺再折返回此地。

9:17。抵達萬佛庵石洞,現已不見當年的佛殿建設,大殿已移至石洞旁。

萬佛庵建昭和2年(1927年),據說民國前即有韓滿老居士於此修行,並命名為「滌心堂」,昭和2年由妙英長老率徒眾整建石洞,並於昭和8年改稱為「萬佛庵」,到了民國72年起才於石洞旁建立起現今的大殿。獅頭山一帶的寺廟平日皆不開放,僅星期日才有開放禮佛。

由獅尾登山口進入,一路皆是約一個車道寬的柏油路面步道(於民國60年拓寬),因此路面相當好走,唯一的缺點是高度爬升很快,走起路來較累人。

9:31。抵達一處正在修建的民宅,步道還留有車行路面的原因就是步道旁還有住家,住家進出皆需要汽機車代步,但此步道僅限當地居民開車使用,如果是登山客還是把車子停停車場走上來吧,畢竟我們是來登山的!我與屋主小聊了一下,問一下我所在的地理位置,我想確認我遠方看到房子是不是新竹市方向,沒錯,這個缺口處望下去就是新竹市方向,照片中央最遠方的稜線上方有房子(肉眼看得到,但相機拍不下來)的地方就是新竹科學園區,再遠即是新竹市,我又進一步詢問天氣好時看得到海嗎?答案也是肯定的,不止海看得到,連海上的大船都清楚可見,不過居主跟我說可以看到那種景象是在新竹科學園區建立前(新竹科學園區成立至今30年),現在園區的廠房阻礙了視野,那種畫面已不可見!

民宅前的一棵桐花樹正盛開著。

於步道旁發現一小徑,小徑上鋪滿了剛落下的桐花。

9:39。抵達七星涼亭,涼亭旁的桐花盛開著,其中一棵剛好在步道上,桐花落滿整個步道的畫面讓七星潭亭更添美感。

七星涼亭差不多在獅頭山步道的中段,附近空間寬敞(涼亭共有兩座)又在樹蔭下還蠻適合選擇在這裡休息或用餐的,當天我在這裡遇到一群從桃園來的登山同好,我其實一位長者聊天得知,他們每年都會來獅頭山一回呢!

七星涼亭旁的石頭上有面金屬上寫有:「回想當年我養兒,我兒今又養孫兒,我兒餓我憑他餓,莫讓孫兒餓我兒」,這段話看起來還蠻感傷的呀。

七星涼亭後方通往六寮步道的入口處也落滿桐花,我在這段折返的行程中遇到一位中年人兩次,他也是拿台相機到處拍的,他跟我說六寮步道的桐花盛開著,推薦我去走,但因為我折返走已經花不少時間了,再加上我要趕回新竹,所以只好忍痛放棄。

七星神木就在六寮步道上。


在往獅頭的路上又遇一視野很廣的缺口,這裡除了前景有滿滿的桐花可以看外,連遠方的峨眉湖也清楚可見。

上一張廣角的沒有看清楚峨眉,所以就再把鏡頭拉近囉,畫面左邊可以看到峨眉彌勒佛,右邊的密集電塔是發電用的

9:50。遇叉路,我在這路口思考了許久,因為我不知道要走左邊還右邊,而且旁邊也沒有路標做指引,拿出從遊客中心帶出來地圖也是有看沒有懂,後來我是選擇了右側向下的路來走(因為我看有欄柵,比較像有重修過的路),不過後來才知道,這兩條路是可以相通的,走右邊那條可以到金剛寺,如果直接走左邊那條就會直接到靈霞洞。



往金剛寺前的步道落滿桐花,把步道鋪成白色一片,遠方可見的房子就是金剛寺。

9:58。抵達金剛寺,金剛寺座落於靈霞洞下方山谷中,為佛教大德妙禪法師於大正三年(1914)所創建,殿宇依附天然石洞興築,但於昭和十年(1935)毀於關刀山大地震,民國38年如淨法師重建。金剛寺於非星期日同樣沒有開放參觀,登山客僅能從寺旁的階梯而上,從解脫門旁再轉上接回往靈霞洞的步道,這樣就接回前幾張照片所提到的左側步道。

從金剛寺接回靈霞洞的階梯步道也鋪滿了桐花。

10:06。由金剛寺旁的階梯而上,沒有多久即來到靈霞洞。這裡有一座以巴洛克式風格建造的牌樓,寺廟建於大正6年(1917),昭和7年(1932)完成這座巴洛克式風格的牌樓。

10:11。抵達覺然塔。

10:16。海會庵乃依「諸佛海會雲來集」之佛教典故而立名,昭和2年(1927)土地捐獻人陳謝阿施禮請知文法師來此開山,昭和5年(1930)道場落成,由陳謝阿施任第一代住持,海會庵是獅尾唯一不依岩洞建築的寺廟,為傳統三川殿式建築。

10:18。由獅尾走過來的朋友,到元光寺前的叉路時記得要取左路而行喔,就是要登上左側石階,這樣才能接上坐勸化堂的獅山古道,切記!不要走馬路!(路旁也有提醒的小牌!)

元光寺創建於民國前17年(1894),為獅頭山最早的佛寺,與勤化堂並稱獅頭山開山祖廟,元光寺的廟體已經改建看不到當時的舊風采。

元光寺又稱獅巖洞,其元光寺建築有3分之2都在獅巖洞內,元光寺也是此地海拔最高的寺廟,全盛時期住眾多達百人以上,為北部知名佛教聖地。

元光寺旁有車道可以抵達,也有停車場。聽說元光寺這條車道也是單車朋友挑戰極限的好地方!

10:27。過了元光寺沒有多久即來到望月亭,舊的望月亭(註:日據時代稱此為高仰亭)後來於民國50年由黃杰將軍所倡建,改建成現狀,是獅山步道的最高點,由於望月亭位在獅山的主稜鞍部上,而新竹縣與苗栗縣的縣界在此處就以獅頭山做分界,因此在望月亭旁有一界碑,畫面左側為新竹,右側為苗栗(同個界碑上刻有苗栗縣界(與新竹縣界相對),但因角度關係拍不到),這裡也是獅山步道的一個分嶺,由此向北行即為往獅尾方向,步道平坦好走,由此向南行即為往獅頭方向,即獅山古道,此段路皆為石階,路況較差。(

望月亭旁有一叉路可以前往獅山山頂,獅山為小百岳之一,我原本也打算挑戰此路線,不過剛走進沒有多久即原路折返,因為這段路平時顯少人在走,路況不佳,且位於大石壁上,步道走起來相當危險,不推薦遊客走這條路。


由望月亭往獅頭的古道路上,左手邊隨時可見山下風景及遠方的苗栗南庄地區,畫面最左邊被樹給遮住的地方是南庄,再右邊一點是苗栗中港溪,而照片左下方的房子就是勸化堂,意味著等一下我要沿著古道陡降至勸化堂,可見這段古道並不好走呀。

由望月亭下到獅頭這段路是獅山古道的精華路段,步道是由青石所構成的階梯所組成。

南庄方向的山頭桐花正盛開著,整座山都白白的,同樣的南庄並看不到,因為被左側的樹葉給遮住了,僅可見中港溪。

走在青石鋪的古道上更別有風味,彷彿自己也置身於築路當年。


10:35。由望月亭向南行,步道一路陡下來到大石壁,這山大石壁非常的壯觀,一旁的古道在此時就顯得渺小,僅容一人通過之寬度,頗有中國武俠名山的氣勢,走在這裡感覺時光錯亂,自己彷彿變成了一名練武俠客。

「即心是佛」語出六祖壇經,由近代佛學大師園瑛法師所題,園瑛法師谷籍福建古田,姓吳氏,清光緒四年(1878)生,連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長十餘年,以興隆佛法為志,抗戰時,於淪陷區賑災興學,茹盡酸辛,民國59年8月寂於北平,壽82。前面文章有提到往獅山頂的路線,其步道就是沿此大石壁上方而行,且就剛好在邊緣,可見其危險性!

10:45。道德門旁有棵將軍樹,據說民國40年間,楊森將軍有一紅粉知己在海會庵掛單,將軍常去探望這位朋,經過道德門時,因整建工程需砍除這棵老樹,楊森將軍因感嘆:「樹長這麼大不容易呀!」,建議堂方將道德門往內移以保留這顆大樹,當時堂方採納將軍的建議,於是為了感念楊森將軍,後人稱此樹為「將軍樹」,此將軍樹為「九丁榕」,屬桑科榕屬。


勸化堂的廟宇建築雄偉



10:48。勸化堂,創建於清光緒27年(1900),於大正元年(1912)改建,民國四年落成,大正元年改建後的勸化堂,正殿為「玉清宮」,主祀三恩主,同祀玉皇大帝。勸化堂也是獅頭山林立的寺廟中,規模最宏敞、廟貌最堂皇的。




輔天宮,創建於大正4年(1915),是獅頭山全山寺廟群中,唯一不貼岩壁而建者,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廟宇建築,主祀地藏王菩薩。在勸化堂建築之初,「太白仙龜」多次降乩指示,應在三十年完成「天堂」、「地府」、「西方」三大聖剎之建設,其中輔天宮即為「地府」。

10:56。紫陽門是輔天宮的山門,於穿堂重檐歌山式建築,工匠把磚戶牌樓樓面分割成數個塊面,每一塊稱為「一堵」。它是獅頭山最具代的建築物,也是獅頭山諸多山門中歷史最久遠的造形山門,紫陽門建於大正5年(1916),昭和10年(1935),關刀山大地震,其門樓完好,但兩旁門屋震塌,於次年修復,山門又稱三門,代表佛、法、僧,所謂三寶門中好修行。



11:03。抵達勸化堂牌樓,今天我就要在此折返,原本的獅山古牌樓那段步道我就不走了,要不然這樣折返走還蠻花時間與力氣的,我要保留些回途可以用。

剛剛一直拍不到南庄,現在站在這裡終於可以拍到了


五月正是桐花盛開的月份,來獅山步道的同時又可以賞桐花,算是蠻推薦的時間點。

站在勸化堂停車場拍依山而建的勸化堂。

回程又拍了些照片,由照片可以看出來靠近勸化堂這端的古道是以青石石階所組成,從勸化堂一直到望月亭的落差大,走起路來會較累人,石階有些還蠻滑的,經過此處要特別留意。

回程時本來想繞走獅頭山山頂的,登山口路徑還算明顯,步道適就有圍籬,走沒有多久還會遇上一菜園,但過菜園後路況不佳,路徑越走走小,再加上我發現步道是走在石壁上方,這樣一個人走有點危險,所以我就此打住步伐,原路返回望月亭。

12:18。回到獅尾登山口的牌樓,今天共花約3小時又1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完成獅頭獅尾的折返走,與遊客中心的服務人員告知的時間差不多,但我個人建議這樣的行程對一般人來說還是太趕了,設定在4至5小時左右來回會比較輕鬆。
後記:
獅頭山古道約半天的行程可以來回走完全成,不用去考慮到交通接泊的問題,而且沿路又有古蹟名勝可以看,步道的難度對一般人來說都在體力可以負擔的範圍內,在新竹與苗栗近郊要找到這樣的步道實屬不易,再加上桐花盛開的季節又有不同的可看性,因此非常推薦大家來獅頭山步道一遊。
食:
勸化堂停車場有一些小吃店,另外,如果是從獅尾這方向上山或下山的可以先選擇在北埔用餐及補充食物,如果是在獅端進出者建議可以到南庄用餐。
衣:
步道多在樹林裡,但部分路段還是很曬,最好事先做好防曬。
住:
勸化堂有提供住宿,也可到北埔、南庄等地住宿。
行:

此圖為參考介紹手冊繪製,我僅畫出與本文有關的地理位置,其他附近的步道群就沒有畫出來了,詳細的資訊可以去獅山遊客中心做詢問。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