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過一夜好眠...咦...開場白用錯了,今早可是凌晨一點多就醒了@@,可能生理時鐘還以為又要上班了吧(台灣時間早上8點多),輾轉難眠後跑起來看新聞台,新聞台裡主播的播報速度都超快的,再加上是講義大利文,所以我也聽不懂內容,但從新聞畫面可以看出是義大利北部大淹水的新聞,要出發前(11月初),義大利下了幾天的豪雨,這在地中海型國家裡是幾乎不可能出現的事,很明顯的是氣候巨變所造成的,各地到處都是土石流、積水、威尼斯的街道也都淹水了,出發前我特地還查了一下氣象預報,預報顯示這13天只有少數一兩天是好天氣,當初心想到義大利的這幾天只希望老天爺不要下雨我們就很開心了,不用給我藍天白雲沒有關係,不過嘴巴說不要,但身體卻很誠實,我還是不時跑到窗邊看天亮了沒,看今天會有太陽嗎?結果我們在義大利要開始玩的第一天老天爺就給了我們藍天白雲的好日子,在藍天的襯托下,羅馬展現出了最美的一面,這篇文章就從許願池及萬神殿開始說起吧,一起走進電影「天使與魔鬼」的場景中。



就如前言所說的,今天老天爺給了我們一個很棒的天氣,心情看得就非常的舒服,領對說不要去期待明天是什麼天氣,而是要感謝當下老天給了我們如此棒的天氣,最下來的12天我都要抱持一樣的態度來面對天氣


我們在羅馬的第一夜就住在羅馬郊區的喜來登(4★),這家應該是行程安排上較方便,畢竟我們剛下飛機已經是晚上了,再拉車進市區會更花時間,因此才會選擇郊區的飯店,不過由於這家是位在郊區,所以大家就不用期待附近可以逛街了,還是趕緊乖乖去睡覺調時差比較實際。


飯店門口的椅子與時鐘很有國外的感覺,咦,這裡好像就是已經是國外了喔


這是我們在義大利這幾天所要搭乘的巴士,這家遊覽車公司非常的專業,在行程、司機及車輛的調度上都做了完美的安排,省去了我們很多走路及提行李的時間,司機先生也都很專業,對當地的路況都很熟悉,像我們在羅馬的這天因為遇到了集會遊行,很多路段都進行了交通管制,這位司機都還知道那裡有小路可以繞(他本身不是羅馬人,是南義的拿坡里人),車子該停那裡讓我們下車才可以讓我們走最少的路,而且我們所有的行李都是靠司機一個人搬上搬下的,真是辛苦他們了(對,是複數,不同天可能會出現不同車,不同司機,之後再解說),也要給太一旅行社一個讚,他們在遊覽車的安排上做了最完美的選擇。


從我們前一晚住的喜來登飯店來到羅馬市區大約30分鐘的車程,遊覽車一進羅馬市區我發現每個團員都拿起了相機猛拍,羅馬市區有太多可以看可以拍的東西了,好期待等會兒下車後可以看到更多美景。


許願池–我們來羅馬的第一個景點,也是羅馬境內最大、最有名的噴泉,也是經典電影「羅馬假期」的拍攝場景之一。


談到關於許願池的歷史,則必須從西元前19年古羅馬時代開始說起,當時羅馬地區為了興建公眾浴池而建造了下水道,直到一千多年後,在1450年時教宗尼古拉五世委託建築師Alberti重新規劃這古代的水道,並著手噴水池的建造,不過我們目前看到的噴泉則是1733年時教宗克里門十三世委託建築師Nicola Salvi所設計的,直到1762年才完成整座噴泉的修建,算是羅馬地區最後期的年輕噴泉(在羅馬古蹟隨便都是數千年的,所以這種幾百年的建築真的算很年輕的XD)。


這座噴泉的設計靈感來自於羅馬凱旋門,整體造型像是一座劇院。


聽說背對著許願池,由右手拿硬幣從左肩向後丟向許願池,第一枚必須許下「重回羅馬」的願望,接著第二枚的許願才會實現(在羅馬找到真愛),我想大家都是來蜜月的,應該不用再找真愛了,所以團員中應該是沒有人真的照做,丟了第一枚硬幣許下了重回羅馬的願望,不過我們真的在最後一天重回羅馬了...痾...原來是行程的規劃本來就會回到羅馬


噴泉的雕刻是描述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築是一座洛可可風格的海神宮(Palazzo Poli),由四柱分隔出三段空間,中間聳立著駕馭飛馬戰車的海神Neptune,左右則分別為兩位女神,四柱上方四位少女分別代表著四季,伴隨著海神的是兩位半人半魚的水神Triton,一位控制野馬,一位忙著馴服其他動物,噴泉池內的各種海底動物中,不少是古人想像中的形象。這座噴泉的浮雕頗為細緻,也是巴洛克大師貝尼尼學生們的作品。


當地導遊在介紹完許願池後就給我們自由活動啦,大家是約好了在許願池旁的冰淇淋店集合,大部分的團員都直接往冰淇淋店方向走去了,只有我倆跑到旁邊的小巷去探險,隨便的一條小巷都很有異國的味道,好希望可以一直待在這裡不要離開呀,只可惜自由時間過得很快,才探險一下下就要回頭了。


從另一個角度看許願池,可能是我們一大早就來到這裡了吧,所以遊客看起來沒有很多,我看別人的照片這裡可都是人山人海的@@。


為了蜜月,我還特別去買了一顆定焦鏡,這是我第一次使用定焦鏡,哈,不過景深太淺了,原本想要拍羅馬街道旁的摩托車的,結果機車都變散景了@@,對焦點對到了路人,不過散景的照片看起來也還蠻有fu的。對了,我覺得羅馬好像台灣喔,超親切的,以前去美國或日本很少看到路看到摩托車,在羅馬這裡看到摩托車的數量真的讓我彷彿是回到台灣了,而且這裡的摩托車品牌也都是台灣常見的那幾個品牌喔,羅馬人也喜歡騎車在車陣中穿梭,感覺更加親切了,哈。


哈,義大利還蠻多麥當勞的,不過好像沒有看到肯德基?(義大利有沒有肯德基我不敢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義大利沒有星巴克!)


哈,回到冰淇淋店了,當地導遊會選這裡當最後的集合點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早到的團員,可以先買冰淇淋來吃,第二是因為這家店有免費的廁所可以用。


既然都到了冰淇淋店了,當然也是要來一支呀,這是我們在義大利的第一支冰淇淋,檸檬口味好吃,應該說義大利的冰淇淋不管什麼口味都很好吃




離開許願池後,當地導遊帶我們沿著羅馬的巷弄逛街,邊走邊解說關於羅馬的種種,並要帶我們前往到下一個景點–萬神殿,只能說我們像是劉姥姥在逛大觀園,羅馬街上的任何景色對我們來說都很是新鮮的,大家的快門也是按得不停。


路過羅馬的上議院,這柱子也太有歷史了吧。由於這附近有很多政府機關,再加上這幾天的羅馬集會遊行特別多,所以上議院附近到處都是警察,氣氛有點嚴肅。


看到萬神殿了,就算沒有來過羅馬,但我想應該很多人都對這畫面有點印象吧,因為這畫面出現在電影「天使與魔鬼」裡,就是被蘭登教授誤認是「拉斐爾」之墓(Santi's earthly tomb)的地方。


萬神殿旁的廣場,在廣場旁擺個露天咖啡座,就是歐洲最經典的畫面呀!


電影「天使與魔鬼」中,蘭登教授與女物理學家跑到梵諦岡的圖書館裡查伽俐略寫的書,女物理學家把寫有“Santi's earthly tomb”文字的那頁紙給偷撕下來了,Santi's earthly tomb就是「拉斐爾之墓」(Santi是姓),而拉斐爾之墓就位在萬神殿裡,在照片中右下角有媽媽抱著小孩的雕像的下面(前面有遊客)就是拉斐爾之墓,不過後來蘭登教授才發現,萬神殿並不是拉斐爾最早的墓地,是1759年才遷到這裡的,伽俐略提到的墓是更早100年前的事了(這部分等到Day12時,我再介紹真正的拉斐爾之墓)。對這裡提到的拉斐爾(Raffaello Santi)就是那位大家都知道的偉大藝術家(與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不是忍者龜裡面的拉斐爾喔XD。啊,講了那麼多電影的內容,好像都還沒有介紹到這座壯觀的萬神殿喔。


萬神殿當初是為了不得罪任何一位神祇而建造的,不過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它的歷史價值與建築藝術更具有特色,此建築建於西元前25年,於西元110時毀於火災,重建的萬神殿則取用希臘建築的特色–室內重於外觀,因此萬神殿的室內裝飾細緻,與外觀有截然不同的樣式。


萬神殿於西元609年時被教宗Boniface IV下令改為教堂。


萬神殿的大圓頂是其建築最大特色,圓頂是靠石材拼接而成,石材最厚的地方有6公尺厚(越靠圓天窗越薄,為的是減輕重量),很難想像這直徑43.2公尺,高也43.2公尺的大圓頂是建於千年之前,這些厚6公尺的石材是怎麼放上去的?當年的建築工藝真的讓人嘆為觀止,大家一定跟我一樣很好奇,屋頂為什麼要開一個洞呢?(這洞還被電影的蘭登教授誤認為魔鬼之孔 )因為這洞是為了室內空氣流通所開的,那下雨天怎麼辦呢?其實這是有經過設計的,因為室內的氣流是向上的,所以當大門被開啟時,氣流會從大門灌進來,再由圓頂上方的洞排出去,所以強勁的氣流可以使雨水無法進到室內來,除非是下非常大的雨才有機會進到室內,因此洞的正下方地板上有設計一個凹槽,凹槽也留有排水孔。另外,此洞也是室內光線的唯一來源(萬神殿沒有窗戶),太陽光也會隨著節氣經由此洞照向室內的不同角落,只能說古羅馬人太有智慧了,從萬神殿的建築設計的細節就可以看得出來。


站在萬神殿門口向廣場方向望去,右手邊的巷子裡有全羅馬最好喝的咖啡–金杯咖啡(下篇再來介紹)。


萬神殿的廣場上也有一座方尖碑,方尖碑在義大利還蠻常見的,不過方尖碑卻是埃及的東西,跟萬神殿前的花崗岩石柱一樣,都是羅馬人四處征戰時,從埃及帶回羅馬的。


萬神殿除了大圓頂的建築工藝令人讚嘆外,大門的石柱也令人印象深刻,當年羅馬人四處征戰,除了帶回無數個方尖碑外,也帶回了埃及的石崗岩石,萬神殿大門這幾支石柱就是埃及的花崗岩所打造而成的,而且這石柱是一體成形並非拼接而成,一支重達100頓以上,實在是無法想像這樣的石材要怎麼樣才有辦法從埃及運到羅馬@@,後期,畫面中最左邊的兩支石柱毀壞了,但已再也找不到一樣品質的石柱了,後來補上去從外觀上就可以看出差異。




超廣角鏡頭下的萬神殿,這16根石柱真的超壯觀的,畫面中可以看出遊客與石柱的比例尺,真的無法想像這些一體成形的巨大石柱是如何從埃及帶回來的!石柱上方三角型的建築手法為希臘式,而圓頂則是羅馬式建築,也就是說萬神殿同時融合了兩種建築風格。


Day2我們在義大利第一天的行程第一站來到了許願池與萬神殿,接下來登場的文章就是要介紹全羅馬最好喝的咖啡–金杯咖啡、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這兩個景點也都是出現在「天使與魔鬼」的電影場景中,如果喜歡這部電影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ao的台灣踏查記 的頭像
    amao的台灣踏查記

    amao的台灣踏查記

    amao的台灣踏查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