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tax k100d/DA 16-45mm, F4/CPL,拍攝日期:2011年2月6日,天氣:晴
2009年3月我在網誌裡發表過一篇介紹玉里自行車道的文章,這篇文章因為奇摩首頁的大力推薦,短短幾天人氣就衝破50000人次,當時僅是介紹一個我放假回家常去騎車的景點,從來沒有想過會引起如此大的回響,至此之後我每每回玉里只有要有空也都還是會來這裡騎車,2010年底自行車道又再向南延伸4公里,以前總覺得玉里到安通的5公里騎起車來有點太短,不過癮,現今自行車道通到舊東里車站後(共10公里),更適合騎車運動了,我趁著過年期間的好天氣,剛好又遇到油菜花盛開,再次為玉里自行車道做了一次記錄,也分享給熱愛騎車的朋友。
這次的記錄剛好遇到油菜花盛開,可以說是非常的幸運可以看到如此美景,此時剛好有一列復興號南下,藍色的車廂與豐富色彩的大地可以說是非常的搭。
既然是記錄性的文章,所以還是按照順序來介紹自行車道吧,自行車道的起點沒有變,還是在玉里火車站。如此畫面再幾年應該也就會消失了,玉里站隨著東部鐵路的電氣化,將要改建,未來會有一個全新的玉里站。
2009年時自行車道旁還沒有提供租腳踏車的服務,我還寫信去玉里鎮公所幫網友詢問租車事宜,現今網友們不用再擔心租車的問題了,現在在玉里火車站及安通車站都有提供租車服務,更方便遊客親進這條自行車道了。(注意,旅遊前還是先洽詢業者開放租車時間,以免白跑一趟!)
由於玉里車站到安通站這段路我之前已經介紹過了,所以路況就不再多做說明,這次改與大家分享沿途的美方花海。由玉里車站出發,南行約600公尺會遇到台30線旁的花海,這裡是拍花海與客城紅鐵橋的好地方。
據我觀察,近幾年台30線旁的油菜花田會較一般農田晚插秧,所以花期較長,只要你是過年前後來此大多可以看到壯觀的花海。(一般來說過年前大部分的農田就會開始插秧,就沒有油菜花可以看了)
此時剛好有一列自強號列車通過客城鐵橋。
藍天、黃色花海、紅色鐵橋與銀色的自強號列車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下次你騎車經過台30線時別忘了停下車來欣賞此處的美景。
橘黃色的莒光號車廂與花海的搭配又是另一種美。
用望遠端壓縮下的畫面。
另一個角度的台30線旁的油菜花田,鐵橋在我背後,前方是玉里站方向,自行車道在畫面右邊房屋前,畫面中間的跨線橋也是拍火車一個很好點,之後有機會再為大家介紹,今天還是專心介紹自行車道就好了。
騎車來到玉里大橋,之前的文章我有提過玉里大橋剛好位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的交接處,如今鎮公所特別在橋上把交接處畫了出來,當你跨在此交界處上就同時腳踩在兩板塊上了,這裡極富教學意義,如果你有帶小朋友來這裡玩剛好可以為他們解說地層的運動。
自行車道向玉里市區方向拍照,左手邊是台九線的玉里大橋,遠方的市區就是玉里,自行車道現在跨越的就是著名的秀姑巒溪。
過了秀姑巒溪後,自行車道來到玉里鎮樂合里,這裡也有一大遍的稻田。
自行車道一路向南行,很快的就來到安通車站,玉里站到安通站的自行車道我就不再多做介紹了,因為上一篇文章已經有為大家說明,本文的重點就放在安通站到東里站這段自行車道,現今的安通站在假日期間也有提供自由出租的服務。
安通站的月台還是保留著,自行車道由月台兩旁而過。
過了安通站,鐵道在這裡做了一個大彎向南而去,2009年3月時自行車道只通車到此。
車道一路向南來到富里吳江村,兩旁又出現油菜花田了。
部分地區的稻田較早插秧,花田美景早已成為稻作的綠肥。
農民真的很辛苦,還在過年期間照樣要下田工作。
自行車道來到吳江國小前,這裡有一個值得介紹的景點,那就在吳江國小可以看得到玉山,自行車道在此也做了一個展望台。
玉山太遠了,我的鏡頭望遠就很差,所以沒有辦法清楚的拍下玉山,玉山就在兩山交會處,是一個像和尚帽子的山形,下次你經過台九線吳江路段了可以停下車來找一下,看你能不能看到玉山。
過了吳江村,在往東里村的路上右手邊又出現一大遍油菜花田,據我觀察這遍花田的花期也算長,過年期間你也是有機會可以在這裡看到花海。
這趟的記錄,我最滿意的照片就屬這張,大地的畫布如此的美,這是我的故鄉–花蓮。
站在花田裡,更可以感覺出花海的壯觀,等效24mm廣角端下的畫面,感覺還不夠壯觀呀,看樣子我還缺一個廣角鏡。
黃、綠色區塊交錯又是另一種美。
過了吳江村後,自行車道已經來到終點站–東里車站。
站在自行車道旁遠望新東里站,為了配合玉里–東里站區間的改線,台鐵於舊東里站西側建了新東里站。
東里站曾經出現在電影裡頭喔,由桂綸鎂主演的「最遙遠的距離」,男主角有在東里錄火車的聲音,當時他是站在第二月台上,如今第二月台已經淹沒於雜草中(於照片中自行車道右側)。(非常推薦這部電影!有機會你一定要看!)
早期東部火車並不是由電腦自動控制,所以為了避免同一個軌道區間同時出現南下北上的列車造成對撞事故,所以每個區間內都有只有一個通行證,通行證就是一個大鐵圈,上頭有一個用皮包住的大鎖頭(鎖頭上有一個鑰匙孔,站長拿到後需要拿回辦公室用機器做一個類似開鑰匙的動作,以確定此通行證已經交回),列車需要拿到此通行證才能行駛於此區間,如果這班列車該站有停靠的話,這通行證就會由站長或副站長親自交給火車司機,但如果是高速過站不停的火車怎麼辦呢?這時候列車長就要表演高速拿通行證的戲碼了,站務人員會先將通行證上的鎖頭部分放到照片中鐵桿上的U型凹槽(那要如何交回前一個區段的通行證?於月台中間會有一個螺旋狀的大鐵圈,通行證往鐵圈勾即可),此時大鐵圈就會朝向鐵軌方面,火車高速通過時,列車長要用右手的手臂勾住鐵圈,在瞬間迅速拿起此通行證,這種畫面還蠻震撼的,可惜自從東部鐵路全面電腦化後,就再也看不到這種畫面了,當時也還沒有愛上拍照,自然沒有辦法把這樣的畫面給捕捉下來。
一列南下三組九車廂串聯的自強號正通過新東里站,在不久的將來這種畫面也不會出現了,注意看畫面的右側,電氣化的電桿已經立起來了,預計102年花蓮到台東區間也能電氣化,以後這種日立公司的柴電自強號將只行駛於南迴線了,電氣化區間的自強號會改由PP及新購的138輛太魯閣號來跑,我想用R魯來拉莒光號車廂的畫面應該也會改由電氣化E系列車頭來拉。
畫面右側長滿草的月台就是電影「最遙遙無期的距離」中,男主角錄火車聲音的地方。(電影劇照:點我)
跟安通車站的月台一樣,在廢站後月台已經失去了他的功能,反而成了當地局民曬醬菜的好地方。
自行車道在東里站月台南端做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這也是自行車道的終點,我想自行車道未來也不會再向南延伸了,因為為了新東里站的交通,南端開了一條路把鐵道給截斷了,再者這裡也已經接近舊鐵道的終點,新鐵道於南端再匯回舊線。
這次的自行車道記錄我並沒有以東里站為終點,我又把車子往南騎了一段,因為我印象中東里站南端有一大遍稻田,我想要看有沒有機會可以拍到更大片的油菜花田,可惜這區的稻田多以放水翻土或插秧,不過剛好可以順便介紹大家一個拍火車的跨線橋,這個跨線橋剛好可以拍進出新東里站的火車。(舊東里站在畫面右側白色房子後面方向)
鏡頭望遠端不夠,拉近也拍不清楚新東里站。
真可惜,這片稻田已經放水翻土或已插秧,沒有大片的油菜花田可以拍了。
這個跨線線叫:長富大橋,他連接了被秀姑巒溪分開的玉里鎮長良里與富里鄉東里村,長良與東里間有段平埔族遷徙的故事會在文章後半段做介紹。
東里市區裡還有一座平埔族公廨,這也是這趟記錄我想走訪的地方之一,我一直想要多了解關於花東地區平埔族的歷史,之前都只能從書上或網路得知相關的資訊,這次是我第一次實際走訪平埔族的公廨。
清道光九年,西拉雅.馬卡道平埔族,從南部屏東縣境翻山越嶺至台東大武(巴塱衛)與卑南族,毗鄰而居,但卑南族人多勢眾,而平埔族人口少數,挑水食用,常被卑南族惡作劇,水桶中用豬、牛、狗糞便丟進,平埔族人無水可取。
後來北移舊地名「璞石閣」(今玉里鎮)長良里,但地處八通關古道出口,可是布農族原住民非常兇悍,每年農曆八、九月問河邊芒草花開時節,芒草花白茫茫,很好偽裝,布農族人經常出草獵人頭,人心惶惶,為了安全,於清道光二十五(西元一八四五)年間越過秀姑巒溪東岸墾荒,現今之富里鄉東里村(大庄為東里舊地名,原本是阿美族人的舊部落,東里也是富里鄉最早開闢成庄的地方,從清代到日治初年均是富里鄉人口最多的一個庄頭,遂有「大庄」之名)人口漸漸增多,平埔族人為了土地生活,又居各庄社,大庄以南竹田、公埔、(富里)池上,北至(璞石閣)玉里,觀音山、高寮、松埔等地,至東海岸長濱鄉之竹湖、三間,及新港(成功鎮)等地,因清末日初時候漢化,公廨越少,而今花東兩縣只剩大庄這座公廨。
如果你沒有到自行車道騎腳車,又希望可以看到美麗的油菜花花海,那東里北方的稻田是不錯的選擇,而且這片油菜花田就在省道台9線旁,交通也非常的方便。
目前的東里車站還沒有整修,未來應該也會像安通站一樣吧!
回程與去程從不同的方向可以看到不同的美。
今天的記錄就在此畫上句點,但我想只要我回家一定會再想辦法撥空來這裡騎車的。
後記:
富良野、美英町是日本北海道著名的當花景點,當地的花田就像是大地的畫布一樣,畫面極為壯觀,而近幾年在東台灣也流行起賞花行程,過年期間北起花蓮南至台東的花東縱谷由於有花田的點綴,每年都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我覺得自己家鄉的風景跟北海道一樣美,所以才將以此標題來命名。
食:
吃的話還是選擇在玉里市區會比較方便,沿途都沒有商店可以買吃的,要一直到東里才有店家。
衣:
沿途沒有遮蔽物,要注意防曬。
住:
玉里市區,或安通溫泉區。
行:
玉里車站很好找,交通就不在這裡多做介紹了,如果有行程安排的問題,可以直接留言問我,我會盡我能力回答或幫忙。
- Jul 09 Sat 2011 10:27
[遊記] 台灣的富良野、美英町–玉里自行車道賞花趣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