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久沒有寫野人獻曝系列的文章了,之前一直想跟大家分享簡單的修圖技巧(我自己也只會幼幼班等級的修圖),不過卻一直忘了,最近在整理照片時有用到色階的修正,色階的調整是我唯一會的簡單修圖法,但對我的照片卻有很大的幫助,因此讓我想寫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這簡單的技巧,讓照片更起來更好看。



人類生活中所看到的色彩大部分都可由R(紅,red)、G(綠,green)、B
(藍,blue)三色所組成,也就是說RBG可以組成大部分大自然中的色彩,在你現在看到我文章的同時,你電腦LCD螢幕所呈現的色彩也是由RGB三色來管理,而照相機裡的CCD或CMOS也都是只記錄下RGB三種訊號,LCD及CCD的原理就不在這裡做介紹了,今天要說的是一張被CCD(或CMOS)所記錄下來的照片,本身就是由RGB三色的組合,
一般來說在風景攝影裡,一張較完美的照片其色階應用是要均勻分佈在亮部及暗部的,其分佈有點類似上圖,左邊是照片的暗部,右邊是照片的亮部,RGB三色要分別存在亮部與暗部中,如此可以得到一張畫面清晰、色彩豐富的照片,如下:


拍攝於花蓮富里,六十石山,

不過並不是每次都可以那麼幸運遇到好天氣、好時機可以拍出色階豐富的照片,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在早晨或黃昏時拍到色階分佈不均勻的機會非常的高,可能會得到下張照片:


傍晚時分的新竹17公里海岸,此時的相機誤判的畫面,拍出以上的照片,黑成一團,把這照片的色階分佈叫出來看你會發現:


嗯,會暗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色階都集中在左邊的暗部,但此時你只要動一下下方的橫軸,把白色的軸往暗部拉,拉到有出現色階分佈的地方,要拉多少就看你自己決定,我個人通常是拉到有出現色階分佈的地方就停了,如此可以得到如下的照片:


此時的暗部、亮暗色階被重新定義了,亮部的色彩因此可以顯現出來,不過這照片可以說算是失敗的作品,雖然可以用色階這方法來救,但差太多的色階分佈,救起來照片色彩還是會怪怪的,所以用軟體拉色階還是無法把照片完全救回,建議還是拍照的當下看照片色階不對時,再拍一張比照實際


如果只是部分色階的不足,此功能就非常好用,你會發現亮部色階不足的照片會暗暗的,而且灰灰的,此時小調整色階可以得到下圖:


此照片是不是漂亮多了!

此次使用的照片大多都是亮部色階不足的,所以照片會偏暗,我自己的攝影手法會比較常拍到此種的,另外相反的,也有暗部色階不足的照片(偏亮),其原理一樣,把暗部橫軸重新定義即可!

另外我的教學是同時拉RBG三色的色階,你可以選單一色彩來拉,不過這種拉法如果沒有把色彩平衡好,照片的色彩會怪怪的。

此文章用光影魔術手當修圖軟體,此手法可以用在任何修圖軟體上,修圖軟體都有色階這功能,下次有空再來介紹另一個跟暗部、亮部有關的修圖:拉曲線

下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ao的台灣踏查記 的頭像
    amao的台灣踏查記

    amao的台灣踏查記

    amao的台灣踏查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